嘉应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YING UNIVERSITY


数学与计算机技术

  • 一类具有乘性噪声的离散时间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条件

    刘光明;

    研究了一类具有状态与控制乘性噪声的线性多输入离散时间随机控制系统的最优均方镇定问题.首先借助均方小增益定理,把最优均方镇定问题归结为最优设计问题,进而等价转化为线性二次调节器设计问题.然后利用动态规化原理及含参数代数Riccati方程的解对参数的单调性,给出了系统最优均方可镇定的充要条件,这些条件是由含参数的代数Riccati方程所确定的.最后给出了最优控制的设计算法.

    2025年03期 v.43;No.267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网络编码的非相干卫星通信网

    秦娜;侯跃恩;刘宴涛;王娟;刘春媛;

    针对中轨或低轨卫星网络链路切换快、拓扑更新频繁、路由维护难、资源开销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把子空间码和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相结合的非相干卫星通信网架构,利用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子空间保持特性,不需要在数据包头附加全局编码矢量即可实现非相干通信.该系统对链路失效和拓扑变化不敏感,极大降低了路由维护开销.此外,以中轨卫星网为例,基于STK和OPNET仿真工具建立了非相干卫星通信网的网络模型、节点模型和进程模型,编程实现了子空间码和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编译码算法,仿真实验证明基于网络编码的非相干卫星通信网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正确率,降低了对网络拓扑的依赖和系统复杂度,提高了系统灵活度.

    2025年03期 v.43;No.267 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化学与环境

  • 席夫碱型有机多孔聚合物对钙黄绿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刘献虎;吴俊杰;常彦平;郭红卫;姚婉清;

    以苯四胺和均苯三甲醛为单体,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席夫碱类型的有机多孔聚合物(POPs),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比表面积与空隙分析仪对其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该有机多孔聚合物表面含有大量亚胺基,孔尺寸大约为2 nm,比表面积为495.2 m~2/g.考察了溶液pH、震荡时间及溶液初始浓度对钙黄绿素在该POPs上吸附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钙黄绿素在该POPs上的吸附是一个快速的化学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166.67 mg/g.

    2025年03期 v.43;No.267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生物科学与工程

  • 粤东地区石仙桃内生真菌分离鉴定

    温碧柔;陈娴;单双荧;肖迪;刘新生;杨期和;

    采用组织表面消毒法对石仙桃植株的假鳞茎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并通过形态学分析及rDNA-ITS序列鉴定,对所获得的纯化真菌进行分类确认.研究结果显示:成功从石仙桃中分离出4株真菌,归类为3个不同属类,包括木霉属(Trichoderma)、毛双孢属(Lasiodiplodia)以及隔孢伏革属的马来隔孢伏革菌(Peniophora malaiensis).此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对于深入探索石仙桃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活性、新型化合物的研发及其药用潜力的挖掘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3期 v.43;No.267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与材料科学

  • 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分析

    焦俊婷;杨荣华;孙楷航;

    基于应变平截面假设和材料本构关系,编制了配筋超高性能混凝土构件任意截面非线性分析Fortran程序,对配筋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进行数值分析,并与现有试验值比较,吻合较好,表明配筋超高性能混凝土构件截面非线性分析程序可用、有效.并研究了纵筋配筋率、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纵筋强度等因素对梁正截面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给出正截面极限承载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曲线,对配筋超高性能混凝土梁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2025年03期 v.43;No.267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LA改性沥青再生性能试验研究

    陈善祥;李承先;姚勇;沈飞;

    以大豆油、芳烃油、增塑剂以及抗剥落剂为主要成分配制沥青再生剂(HLR),与市购再生剂(GZS)进行性能对比分析,通过TLA改性再生沥青老化前后针入度、软化点、延度、黏度等性能技术指标的变化来评价分析再生效果.结果表明:自制再生剂(HLR)性能良好,可用于TLA改性沥青再生利用,合理掺量为6%;相对市购再生剂(GZS),自制再生剂(HLR)再生效果较优;由自制再生剂(HLR)制备的TLA改性再生沥青具有较好的抗老化性能;成果可为TLA改性沥青的再生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03期 v.43;No.267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地理科学与旅游

  •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汕潮揭都市圈保护修复区识别

    陈志云;廖宛岚;陈仁容;

    以汕潮揭都市圈为研究区域,旨在精准识别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区域,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和恢复对策,进而推动该都市圈一体化生态发展格局的构建.综合运用InVEST生境质量模型、MSPA景观格局分析以及景观连通性评价等多种方法,对生态源地进行提取与分析,进一步利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区域.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识别出60块生态源地,总面积3 62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2)生态廊道共计94条,总长度238.5 km,构成了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骨架;(3)识别出关键区域生态“夹点”总面积1.03 km~2、生态障碍点总面积为39.80 km~2、生态断裂点70处.最后,针对这些关键区域,根据其具体土地利用类型,提出相应的保护修复建议.

    2025年03期 v.43;No.267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东地质研究领域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刘跃福;林婷婷;王晴;陈雯洵;方银玲;黄文景;何汉齐;

    广东省地质构造独特,矿产资源丰富.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1994-2024年广东省地质领域论文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信息挖掘.结果显示,1994-2009年间总发文量缓慢增长,2010-2022年呈现波动式增长且发展加快.英文文献中作者相关性低,中文文献中作者合作密度高.中英文发文机构中心性最高的分别为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和中国科学院,各科研机构间交流紧密.关键词分析显示,广东省研究热点涉及云开地区、广东沿海、三水盆地、南海、Baiyun Sag等地球化学、地质构造演化、多金属矿床和环境污染.未来研究涵盖深部成矿机制、灾害监测优化、环境修复、海洋资源开发、城市地质与灾害防控、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这些探索将为广东省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2025年03期 v.43;No.267 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体育科学

  • 全国全民健身大赛政策意蕴、实践偏差及实现路向

    江广和;

    全国全民健身大赛是新时代的一项高质量群众性体育赛事,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的行动回应.它以大赛带动超亿百姓参与到全民健身中去为目标,以挖掘地区特色体育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提升人民凝聚力,加快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等为政策意蕴.但由于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实践依然受到传统体育赛事模式的影响,存在竞技体育属性明显,参赛人员单一化,政府参与过度等问题,这将可能使得全国全民健身大赛难以成为激发全民健身热情、丰富全民精神生活、提升全民凝聚力的赛事平台.因此,应通过完善全国全民健身大赛体系,加强民众体育文化认同教育,发挥体教融合政策优势等策略去吸引与容纳更多的民众参与到大赛中去,激发更多的民众参与到健身活动中去,进而促进全国全民健身大赛政策意蕴的实现.

    2025年03期 v.43;No.267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岭南醒狮文化研究论纲

    吕思泓;李文鸿;田海军;

    作为岭南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传统体育文化形态,醒狮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文化研究的深描厚写.研究认为:当前研究可以概括为历史文化变迁、田野文化思考和艺术符号象征三大主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等方面的重要启示,但同时也存在时空范围有限、语境化深描欠缺、视角单一表浅等突出问题.由此,本研究提出基于当代消费文化语境的岭南醒狮文化生产研究思路,以“文化转换”为核心重构岭南醒狮文化生产历程,深入阐释岭南醒狮文化内涵及其变迁逻辑.此思路下的研究以古鉴今,兼顾横向静态深描和纵向历史梳理,为岭南醒狮文化研究开辟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2025年03期 v.43;No.267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视域下梅州“足球之乡”振兴的乡土路径研究

    张长城;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分析梅州“足球之乡”面临的振兴什么、振兴何往、振兴何为的时代命题,进而研究梅州“足球之乡”振兴的内在要求和乡土振兴路径.研究认为:梅州“足球之乡”振兴存在着在时间维度上接续乡土传统、在空间维度凸显城乡正义、在主体维度上激发主体自觉等内在要求.梅州“足球之乡”振兴需重建乡土性,为此在价值引领上要加强客家足球文化的乡土认同、在制度建设上要加强客家乡土足球知识伦理重建、在行为改善上要加强“在地化”振兴方式上的实践自信、在体制保障上要遵循足球人才的流动逻辑.

    2025年03期 v.43;No.267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学与实践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

    朱向庆;鄢磊;林厚健;

    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专业课学时受到压缩,疫情影响线下教学等因素,以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介绍如何实施“互联网+教育”,依托超星“一平三端”教学平台,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线上教学弥补线下教学的不足.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可以拓展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设计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

    2025年03期 v.43;No.267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体系建设探索

    王嵘;鄢行辉;林秋;

    随着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日益增强,课程思政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而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认同感的有效手段.探讨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体系的构建路径,旨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优化课程大纲设计,确保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创新教学方法,推动课堂内外思政教育的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学能力;丰富实践教学平台,促进学生价值观引领;以及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强化思政教育成效反馈.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知识水平,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校教育的持续改革与发展.

    2025年03期 v.43;No.267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工科背景下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OBE教学改革与实践

    邓定南;陈俊波;朱丹峰;刘元林;林厚健;罗威;

    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需求下,新工科建设已成为高校课程教学和改革的方向.以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为例,分析了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设计OBE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对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OBE教学目标,反向设计OBE教学内容,构建“以学为中心”教学方法,落实多任务考核方式.教学改革实践表明,OBE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

    2025年03期 v.43;No.267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遥感教学改革:联合实验室的实践与启示

    钟广锐;陈燕奎;

    聚焦于“嘉应学院-航天宏图遥感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项目的教学改革实践,探讨了在协同创新理念指导下,如何通过构建高校与企业合作平台,实现遥感课程教学的现代化转型.项目核心在于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跨学科实验平台,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并强化与行业需求的对接.具体而言,通过引入航天宏图的遥感智能云平台,学生在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上显著提升;跨学科平台促进了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创新思维培养;PBL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成长,同时,通过行业合作与竞赛参与,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此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为遥感课程教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2025年03期 v.43;No.267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